||
寻回两千年前被遗忘的文明!
蒙正苗族的姓氏来源是怎样形成的?《贵州通志》载:苗族,“有族无姓。” 在明朝时期镇宁苗族是有苗名而无汉姓氏,到弘治十七年(公元1504年),巡抚贵州都御史刘洪奏:“所谓土苗,种类渐蕃,混处无别,乞以百家姓编为字号,赐之汉姓。” 兵部复:请上曰:“华夏有定分,可随土俗称呼姓氏,不必用百家姓。”
就我杨氏家族何时姓杨?根据何来?不得而知!因靠心记口传难以记住,家族规定只祭五代祖宗名单,某人通过祭供竹王后由第五代祖宗顶祖,就去掉第六代祖宗名字,祭祖时统称祖先,现知道的父子连名只有六、七代,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。据我所知,我的祖父“尤早”只有苗名,没有汉名,到父亲这一代才有汉名,也是在民国后期才启的汉名。按理说我家应姓竹,因《后汉书》有记载:“以竹为姓”。虽然代代相传供着竹王祖宗,甚至逝后用供的两块竹片揣在逝者胸间为证回归祖宗。但由于年代久远,大家都遗忘了。
在我们蒙正苗族中只有欧姓有传说(欧姓住西秀区岩腊、鸡场乡,镇宁自治县江龙镇):欧姓原是接抱到竹家,三代还宗才改姓欧,至今才是五代。
作者:镇宁自治县政协原主席 杨文金
2021年12月2日
GMT+8, 2022-5-27 14:49 , Processed in 0.172034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2
© 2008-2021 E_mail:821740355@qq.com